BLOG

專欄文章

企業 AI 導入心態:從「放任」到「賦能」,釋放團隊無限潛力

AI 浪潮席捲而來,關於 AI 如何提升個人生產力的討論甚囂塵上,老闆導入AI心態從開始的消極,意識到員工正私下嘗試運用 AI 工具,最後轉積極鼓勵試用。企業主若能更積極、主動地將 AI 工具融入團隊生產流程中,其所帶來的效益將遠超乎想像,這也是當前值得深思的議題。

延伸閱讀:


企業主導入AI的三種心態

在探討 AI 導入策略時,我們觀察到企業主對 AI 的態度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:

  • 保守型: 擔心 AI 會導致員工怠惰、思考能力下降,進而影響工作品質,因此傾向禁止員工使用 AI。
  • 放任型: 認同 AI 的好處,不排斥員工私下使用,但僅止於讓員工各自摸索。
  • 積極型: 主動與員工參與討論,釐清 AI 在各環節的應用方式與正確操作規範,並積極將 AI 納入團隊生產流程。

保守型的態度,如同家長對待孩子,出發點或許是好的,但在 AI 帶來效率與品質的顯著提升下,越來越多企業主意識到「阻絕」並非良策。

放任型的做法,雖然看見 AI 的潛力,卻遲遲無法全面導入。其主要考量在於語言模型本身可能存在的「幻覺」變數,一旦全面導入 AI 導致問題發生,責任歸屬不明,究竟是 AI 的錯誤,還是員工使用不當?換言之,企業主一方面期盼 AI 帶來正面效益,另一方面卻對風險管理感到迷茫。

然而,我們事務所的經驗證實,「積極型」策略不僅效益更顯著,風險也相對更小。


從「放任」到「積極」的轉變

以律師事務所的工作為例,資深律師在審核初階律師的研究成果時,不外乎從三個面向確認品質:

  • 資料來源的正確性:
    確保所有引用的資料皆來自權威可靠的管道,且具備時效性。任何來源不明或過時的資訊都會被要求重新查證。
  • 思考方式的邏輯性:
    對於無法直接從資料中找到答案的法律問題,初階律師的拆解問題能力與邏輯推演至關重要。一旦思考脈絡不清晰或有矛盾之處,將無法通過審核。
  • 研究結果的可擔保性:
    即使資料正確、邏輯嚴謹,最終成果仍需透過相關判決、主管機關函釋等案例進行驗證,以確保其符合事實並具備實務參考價值。

若事務所採取「放任型」策略,讓初階律師自行嘗試 AI,雖然在直接查詢資料的工作上能立即提升效率。然而,面對更複雜的法律問題,這種管理方式往往會回到過去反覆修改、效率低落的困境。甚至,初階律師過度依賴 AI,反而可能無法清晰闡述其思考過程,最終效果可能比不使用 AI 更糟。

這正是為何我們堅信,與其放任員工自行摸索 AI,不如採取更積極的策略,以管理思維引導員工正確使用 AI 的流程與方法,這才是企業主的更優解。


我們事務所的實踐:將 AI 融入服務流程

目前,我們事務所正透過以下方式,逐步將 AI 工具導入我們的服務流程中,並取得了顯著成效:

  • 建立與維護高信賴度資料庫:
    我們由資深律師協助篩選、汲取並維護資料庫,確保 AI 所使用的資料來源是最新的且正確的。例如,主管機關官網的法規解釋彙編及問題串,遠比不知名的網路論壇資料更為可靠。同時,我們也會利用 AI 工具定期回報資料來源的最新資訊,確保時效性。
  • 重新規劃工作流程,精準導入 AI 工具:
    資深律師會將複雜的工作流程拆解,並根據各種 AI 工具的特性,在不同的環節導入最適合的 AI 工具。這使得初階律師能依照流程順序使用 AI,既能兼顧工作效率,也能確保內容品質。如此一來,可避免同仁直接跳過研究與思考階段,盲目地使用 AI 解決問題,確保工作成果的正確性,大幅降低反覆審核查驗的無效率。
  • 培養核心能力,實現人機協作:
    由於 AI 提升了工作效率,多出來的時間我們鼓勵員工用於學習與成長。透過安排讀書會分享、整理案件心得筆記、撰寫法律文章等方式,訓練員工拆解問題的能力、提升思考邏輯性及深度。這些整理與撰寫出來的心得筆記和法律文章,也將成為 AI 學習的可靠資料來源,透過不斷的資料庫累積,工作效率與品質將實現複利式成長。
  • 「以 AI 監督 AI」,確保品質與風險控管:
    借鑒 AI Agent 的工作原理,為了確保工作品質,AI Agent 會嘗試自我反覆詢問並修正,甚至使用不同的語言模型比較成果。資深律師也可以將初階律師的工作成果輸入到我們自己訓練的 AI 模型中進行交叉比對與監督,從而有效地確保工作品質並降低風險。

您的企業,準備好主動擁抱 AI 了嗎?

透過我們事務所的實踐,我們深刻體認到,AI 不僅是提升個人效率的工具,更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動能。據統計積極導入AI的企業,一年後的營收平均提升10%。積極主動地將 AI 納入團隊生產流程,不僅能有效提升效率與品質,更能建立起一套可控的風險管理機制。

我們相信,這篇文章能為您在規劃企業 AI 導入策略上帶來新的啟發。您的企業是否也準備好,從「放任」走向「積極」,將 AI 轉化為團隊的核心競爭力呢?

如果您對於如何在您的企業中有效導入 AI 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討論,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。

延伸閱讀:

▍李明勳律師

FB粉專:你的法律好幫手

Photo by Growtika on Unsplash

精選文章